开始写这篇文章时,心里有很多感受,这些感受是来自于设计之外的,是我一直在思考的这几个问题:
一,我的看法都完全属于个人的经验与总结,肯定有不足之处,不完善之处,我的失误或错误会不会影响别人,尤其是字体设计新手;
二,设计这些案例的同行或老师,会对我“挑毛病”式的分析有怎样的态度;
三,大家会不会对我此次“利用”大品牌案例“开刀”改字的方式有所不解,甚至非议,甚至会说我借机造势;
四,是我自己的困惑之处,我重新修改的设计与原设计相比,是有所提高改进,还是不如原作。
以上这些问题,其实也是压力所在,只有在正式投入工作之前,把他们全部解决掉,我才能安心的写下去,才能把注意力只专注于“字体”,而非其他,所以,按照上面的顺序,我就先自作解答了:
一,我设计字体数量比较多,有一些规律性的个人经验与总结,我认为这些分享会帮到一些初识字体的朋友,我会尽量讲清道明,避免误导,当然,有不尽完善之处,真心请大家多多提醒和留言;
二,现在的字体设计环境,交流与发言,是为了更详尽的探讨,说大一点,说严肃一点,是对“汉字”的尊重与发扬,我们都向往美的东西,而作为一名热爱字体的设计师而言,我极其向往美丽和准确的字体,甚至有些挑剔,我的帖子可能导致我成为一只字体设计行业的“出头鸟”,但我还是愿意这样做,如果你了解我,你会知道我也一直在这样做;
三,这次分析的几个知名字体,大多都是我近期在微博中发现的,他们之所以最终确定使用,我想肯定是有各种原因造成的,或许是这些品牌本身已经成功,无需过多注重logo形象设计或字体设计,或许是甲方的要求和审美才引导设计师做出了这些字体,或许又是别的各种原因和背景。分析起因和缘由,这也可以写出一大篇文章来,但这些不是此次的重点,我只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,只看最终形成的设计,我所关心的,是这样的字体设计会不会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,因其知名大品牌的缘故,而标杆成为“好的设计”,这样的字体设计又会不会影响一些设计师认为这就是“对的设计”。大的品牌,自然有更大的代表意义,也自然会得到更多关注,所以,我想“借”这些大品牌的字体设计,拿来修改一试,如果万幸,我能改的稍好一些,我能把我认为准确的设计细节和态度表述给更多人,我想,修改的意义就不仅仅局限于这几个字体这样简单;
四,一例字体可以有多种设计方式,一方面基于字体本身,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,给出不同的创意;另一方面是出于设计师的思维差别,每个人的理解方式不同,给出的字体形式就不同。因此,我的修改,在大家看到之后,可能会发现某些缺漏,这是非常正常的,所以我能做的,我只能做的,就是运用我自己有限的经验,尽心做,细心讲,从我发现的问题出发,从字体细节出发,我想我只要用心做了,只要对得起心中热爱的“字体”两字,对我而言,足矣。另外,不得不强调的,设计交流,理应是一个宽广和包容的舞台,期待更多朋友的加入,也期待更精彩的真知灼见。
不由自主,说了很多,一方面给自己卸下了压力,另一方面,磨刀不误砍柴工,也避免了以上各种问题的重复提问和回复,为自己省下了更多时间,所以现在,请允许我正式开始吧:
申通快递标志字体设计-logo设计
公司设计培训1这四个字,在刚看到的时候,第一印象,这是利用常规黑体进行的设计改造,而最明显的改造痕迹就是在横竖线端点的圆角修饰,如“申”字左右两侧竖线的上下端点均有这样的圆角,如“通”字、“递”字的走之旁,每一个细微部分也都有这些圆角。圆角的添加在此类设计手法中是一种很实用的修饰手段,因为既要保留黑体字端正大方的字体风格,又要使其区别于常规字体,使其具备简洁而鲜明的设计特质,这就要求我们有非常清晰的设计脉络:哪里可以改变,哪里不可以改变。在这样的形式里,我认为,笔画端点处的圆角是可以适当添加的,但要有所规律,不能随意,而黑字体基本的笔画结构,就应保留,不能大改,常规黑体的某些笔画在扩展之后,我们会发现撇捺曲线上的某些锚点是不规则的,导致笔画放大之后会不顺畅不自然,像这样的细节问题,我们就可以进行简约处理,使线条的边缘自然舒适起来。
让我们重新回到这四个字中来,下面是我观察到的几点问题:
1,圆角添加毫无规律性,拿横线来讲,有的横线,在其左下和右上出现了圆角,而有的却是出现在了左上和右上,有的地方则干脆没了圆角。这样的不规律和随意性,导致字体显乱,不平稳,请不要告诉我说这样的处理是灵活,是不拘一格,这样的品牌字体,根本不需要如此的“灵活”,“灵活”了就没有了稳定性和说服力,“灵活”了,就丢掉了此类字体设计的初衷和方向:
2,笔画粗细和字体结构的错误,与圆角处理的失误相比,这个错误并不是特别严重,但这些细节也是导致字体不够美观不够耐看的原因之一:
先说结构(上图),“申”字上下标注部分显空,导致“申”字显小;“通”字左上角的点与右上角的横相比,左低右高,导致走之旁和“甬”部脱节,再说粗细(下图),“甬”部内的两横一竖均显细,“弟”部内的三横一竖也显细;顺便,强调另一个小问题“快”字右下角的撇捺,在曲线弧度处理有错误,线条很不自然。
总结:字体设计需要创意,但创意不代表随意,设计变化程度的大小应根据行业属性和品牌定位严谨进行,绝对不能想到哪里做到哪里。
万达影业,我在网上看到这则字体logo时,其文字介绍是这样的:“全新的万达影业厂标,其风格充满了浓浓的东方气韵,意境别具一格,大胆启用东方的理念和视觉来诠释源于西方的电影工业,并不希望去抄袭模仿好莱坞的厂标和理念,而是想树立中国电影的市场和独特定位。”这样的愿景和期待是非常美好的,但真正落实到了设计执行,却远远没有达到该有的意境和效果。
让我们开始理智的分析这例设计:
1,东方气韵,在本字中,具体表现为传统印章的设计形式,既然要追求这种感觉,就应该表现出平稳端庄的字体姿态,但在本设计中,有两个细节完全颠倒和打破了这种风格:第一点,四个字与外围正方形的连接欠妥,这样的连接是随机的,任何与外围边框距离相近的笔画都可能延长并相连,这就导致了整体秩序的不规则;第二点,“影”字和“业”字中各有两条竖线的端点添加了圆角修饰,这样就显得这两个字特殊和另类,与上面两个字的连贯感不强,所以,这四处圆角是建议舍弃的。
2,字体结构和笔画粗细的错误 ,具体如下:
万字;A,右侧竖线偏右,导致字体左轻右重,左空右满; B,AB两条竖线,左粗右细;C,此次横竖两笔画之间的切口,毫无根据和缘由,与其他字不协调;D,上下两横线距离过近,上满下空,与A点问题类似。达字;A,“大”字部分,“一撇一捺与短竖”的组合,应与横线中间对齐,左右对称为美,现在明显偏左;另,撇捺偏细,与上下侧和左侧笔画线条形成鲜明对比,撇捺应加粗。“影”字;A,横线过粗,导致中间部分过挤;B,笔画间隔过近。
3,请仔细观察最上方的AB两图,A为单中文字体,B为中英文组合,在本例中,B图中的中文部分与A图的中文有不同之处:第一,万字的切口消失不见了;第二,达字左上角的点与外围横线也不再相连。同一系统之下
的不同组合,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设计细节,而这些细节也并非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做的灵活改变。我认为,这是纯粹的粗心和不负责,鉴于这样的问题,我基本确定“影”字中间遗漏的一点,也并非故意而为之,而是
做着做着,忘记了。
总结:虽然一个品牌的成功或失败,与logo设计没有必然的关联,但既然要做,就理应尽心尽力,当然,设计很大程度上是抽象的,好坏都在一念间,也很难做到完美无缺,但起码的设计常识和职业态度,我们要铭记于心,不能放弃。我在微博上提到这个字体时,有人这样回复:这个东西不是做给我们设计师看的,还有,无论做成什么样,人家品牌这么大,公司这么有名,也不会因为这么个小logo,影响到公司发展。我的回答是这样的:1,这样的错误是对客户的极大不负责;2,再说严重点,是在糟蹋汉字;3,设计师也是消费者,也是观众;4,我们不能因为普通大众对设计的不重视,就随意妄为,这也不利于中国设计的发展进步。话题说大也大,说小也小,但作为设计师而言,我想这可不是什么小事。
这是一例典型的争议字体,之前也有过很多争论,甚至是争吵,当时牵扯话题太多太广,完全超出了只讨论设计的范畴,很多人依旧在搬出这样那样的理论,为这个设计喊冤叫屈,稍加总结,也还是如下说法:1,受客户的控制或要求,设计才最终被扭曲变形,成了这个样子,设计师是无辜的;2,如此大的品牌字体,不是由一人完成,是多人合作的结果,所以造成了设计细节的各种不协调;3,又是这句,这种国际知名的大品牌,无论字体做成什么样子,都不会影响消费者购买,这些大品牌有很强的营销和推广体系,logo设计只是很小很小的一环,所以,设计成什么样也无所谓……诸如此类的态度和看法,层出不穷,不再一一列举。这些,都是设计之外的因素,统统排除统统丢到一边,让我们单纯一些,只回归字体,只看设计细节:
下面的“口”形部分与上面的横线没有居中对齐,“口”形明显偏右,建议对齐,其中的短竖,也可放在中间;
2,“事”字;
“口”形的圆角设计在左下角和右上角,虽然此处的“口”,与“百”字“可”字中的“口”对比,是明显扁平的,但为其单独添加的圆角修饰,仍然显的很不协调,与整组字体不融合;而“事”字下方标注的横线,是偏粗的,导致中间部分过紧,此处横线完全没有加粗的必要;还有,本字最下方红色圆圈标注部分,是两横线的间距问题,两横距离偏远,而上方六条横线却很近,这就导致了字体重心偏上,再加上“事”字最顶端的竖线开头,仔细观察的话,“事”字就比“百”字略高了一些,在此处,建议“百”字上方的横线稍加上调,“事”字上方的开头竖线稍加下调,一上一下,也并不需要完全顶对齐,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;
3,“可”字,此处竖线上端的弯转是莫名其妙的,建议去掉;
4,“乐”字,上面的斜线和下面的撇捺,使得整个字体很不端正,歪歪扭扭,完全与前面三字脱节,标注斜线可以用水平的横线,而撇捺的笔画,除了位置下移之外,其上方端点处也应该是切平的,两撇捺的高度也应是一致的,不能高低不一。
总结:字体是非常细腻和精致的,每一个部分的左右高低,每一个笔画的长短粗细,都需要细心揣摩和反复调整,直到达到相对完善的地步。之说以不敢讲绝对完善,是因为即便是设计水平完全相仿的两个人,面对同样一枚精心设计的字体,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看法,但把话说回来,如果面对一例较为粗糙的字体,看法就很可能基本一致了,因为这样的字体暴露的问题比较多,而且很明显。